张召忠时隔5年现身,他当年为何突然“失踪”,背后有何深意?
说起张召忠,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“局座”。这绰号可不是白来的,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军事战略学博士生导师,国防大学教研部副主任,海军少将!
说起张召忠,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“局座”。这绰号可不是白来的,他可是正儿八经的军事战略学博士生导师,国防大学教研部副主任,海军少将!
“局座”张召忠5 年之后重返公众视野,最近受平谷县相关单位邀请进行一场主题为“铭记抗战历史,认清世界战略格局”的专题讲座。网上流传的画面显示,73 岁的张召忠早已经白发苍苍,只不过眼神坚定,神情刚毅,仍然还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。
北京市平谷区科学技术协会微信公众号“平谷科普”上周三(9月10日)发文预告,张召忠上周四(11日)下午2时,在平谷区影剧院主讲题为“铭记抗战历史,认清世界战略格局”的讲座。讲座由中共平谷区委员会和平谷区政府指导,平谷区委教育工委和平谷区教委主办。
现年73岁的张召忠,河北沧州盐山县人,中国著名军事理论家、评论家,原国防大学教授,海军少将军衔。他1970年参军,1974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,后赴伊拉克担任翻译并亲历两伊战争,这段经历奠定了他军事研究的实战视角。1992年起,他通过央视《军事天地》等节
2025年9月3日,中国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刚结束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对着媒体镜头,一脸认真地说:“我完整看完了整个阅兵式,印象太深刻啦!”嘿,要知道,特朗普这人平时可是心高气傲得很,啥事儿都不轻易放在眼里。
2025年的今天,如果还有人说“美国一动不动,中国追二十年也追不上”,我劝你赶紧看看最近的现实:九三阅兵刚落下帷幕,特朗普在大洋彼岸都得耐着性子看完直播,嘴上送祝福,心里八成咯噔一跳。什么时代了,还信“技术永远卡你二十年”?拜托,世界已经不一样了!
1952年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的张召忠,自幼好学。1970年参军后,他从海军导弹部队技术兵起步,后因语言天赋被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破格录取,并自学英语、日语。上世纪80年代,他赴伊拉克担任翻译,亲历战火洗礼,回国后任教国防大学,并赴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深造。
美军现役有11艘核动力航母,每艘都像个海上堡垒,排水量10万吨级,搭载70多架飞机,能从几千公里外扔导弹砸目标。它们不是孤家寡人,身边总跟着驱逐舰、巡洋舰和潜艇护航,形成战斗群,覆盖海空两域。
这两天因为张雪峰捐5000万的事儿,让“爱国”的争论再次成为焦点。
张召忠作为军事评论领域的资深专家,早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基于美军历史作战模式和战略意图,推演中美潜在冲突的可能路径。他强调,这种分析旨在揭示战争的复杂性和代价,目的是推动和平外交和国防建设。
2025年9月3日,我坐在电视机前看阅兵直播,屏幕里无人机编队掠过天安门,那些巨型无人潜航器模型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,突然想起十年前有人说中国要20年才能追上美国海军。现在再看这些装备,别说20年,感觉差距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
十年前,知名的军事评论员张召忠是这样评价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的,他说即便美国原地踏步,中国军事力量想追上也得花上二十年,张召忠“忽悠人”的能力是出了名的,对于中国军事上的问题总会大放烟雾弹,但这一次依旧有不少人相信了他的话。
第一步:信息压制与网络瘫痪张召忠认为,美军的第一击绝不会是传统轰炸,而是电子信息战。现代战争打的是“眼睛和耳朵”,美军很可能率先发动网络攻击,瘫痪我方指挥系统、电力网、金融设施等关键信息节点,同时通过电子干扰阻挠雷达和通讯信号,以削弱我们的战场反应能力。
1991年1月17日的沙漠黎明,被导弹尾焰撕裂的天空宣告了一场战争的开始。当多国部队的机群扑向巴格达时,没有人能预料,这场仅持续42天的冲突将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分水岭——它不仅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机器,更永久改变了全球对现代战争的认知。
十年前,张召忠那句“美国躺20年,我们也追不上”,让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。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“认输了”,甚至被外媒拿来当作“中国认怂”的证据。但如果你回头看看2015年的军力对比,就会明白他这话不是在打击士气,而是基于现实的冷静判断。